马克思主义学院“迎评促建”活动(二十五)

发布日期:2021-09-01    浏览次数:

2021年8月3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综合办公楼304会议室以“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专注度、投入度)×能力——做到‘六要’、坚持‘八统一’,搞好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主题开展“迎评促建”活动。会议由院长邱兴平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会上,卫飞、雷霈霖、张兰兰对《选择>努力:三人建设之物理学压强技术原理》这一专题进行解读,雷霈霖作代表发言。她指出,我们利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展开集思广益时,在团队的力量加持下,我们可以成倍增强一个人的力量,将教学内容不断深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郑盼杰、郑宏洋、王楠对《“一体两翼”多平台多基地之“一体”与“两翼”(红绿“两种”资源)关系考察:助力信阳实现“两个更好”》这一专题进行解读,郑盼杰作代表发言。她详细介绍了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在信阳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阐释了“红绿”两种资源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并指出将“红绿”资源有机融合,可以有效保护地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也有利于推动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助力信阳实现“两个更好”。

张曙光、李麟倩、陈帅名对《政治家格局、教育家情怀——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这一专题进行解读,李麟倩作代表发言。她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质量发展靠的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清醒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要努力涵养政治家格局,永葆教育家情怀。

杨刚、周俊、杨少武对《马院“梦”(做大、做强、做优)——结合<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与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四五”规划》这一专题进行解读,杨少武作代表发言。他结合两个文件要求,从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和管理、党支部建设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修改意见。

江义红、熊峥对《讲好“马院”故事(过去、现在、未来)——自评报告PPT之完善:为培养“一懂两爱”人才做贡献》这一专题进行解读,熊峥作代表发言。他指出,立足新时代,“一懂两爱”人才培养需依托大思政工作格局,为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助力。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思政课是覆盖面广泛的公共基础课,思政课堂是融入“三农”情怀教育的有效路径。二是思政课教师要根据不同授课对象,利用业余时间了解并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做到思政教师懂专业。

熊元靖、白玉波、张坤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以完善实践教学计划——拓展、深化理论教学(知)之实践教学(行)研究》这一专题进行解读,张坤作代表发言。他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五门课协同实践教学模式。一是要建立协同实践教学机制和协同反馈和协同评价机制,从而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协同实践教学模式。二是在协同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各有侧重,从不同层面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邱兴平结合学校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汇报了学院近期工作计划,并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出三点工作要求,第一,要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切实肩负起为学院发展和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贡献力量的责任担当。第二,要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作为思政课教师,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第三,要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内与外是辩证的关系(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是一个修炼过程,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总之,要用心用力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我院发展更上新台阶。(马克思主义学院)